文獻中心
乙型肝炎能夠徹底治愈嗎?
乙型肝炎可分為急性乙型肝炎與慢性乙型肝炎兩類。由于乙肝為相對自限性疾病,所以,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適當的休息,合理的飲食,適當的營養和對癥用藥,絕大多數是可以順利自愈的,既不會轉為授性乙肝,也不會成為長期攜帶病毒者。 然而,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(約50%以上)診斷為"急性乙型肝炎"的病人實際上是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攜帶者的急性發作。這一類病人較難自愈,急性期過后又會變成慢肝或慢性表面抗原攜帶者。
至于慢性乙型肝炎,應該說大部分病人的病情也是可以基本痊愈或基本穩定的。但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,經過適當的休息、合理的營養及恰當的藥物治療,也??墒筫抗原(HBsAg)與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(HBV-DNA)轉陰,血清轉氨酶正常,病情穩定;但稍不注意,常能復發。
因此,必須堅持長期的治療,使病情長期相對穩定,以獲得基本痊愈。但HBsAg的陰轉相當困難,因為直至目前為止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。
近年來,一些病人經治療后,自然陰轉率也很難超過10%。 輕度授性肝炎的預后多較好,一般遷延時間可長達一二十年而不發生肝硬化,最后仍獲痊愈,但少部分病人也有可能轉為慢性肝炎炎癥持續活動。
慢性肝炎炎癥活動中約10%一20%病人可發展為肝硬變,部分病人病情繼續惡化。此時,應警錫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發生,定期檢查甲胎球蛋白、轉肽酶、B型超聲波等以協助確診。
乙型肝炎患者治愈后,少數人還常有食欲不振、厭油、惡心、腹脹、疲倦乏力、失眠及情緒不穩等癥狀中的1-3項。有些患者的這些癥狀甚至比發病時更明顯,但復查時肝功已恢復正常,體征也無異常發現。這些癥狀大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,并同時引起暫時性的肝郁血或缺血而發生的。一般休息數日后多能自行逐漸緩解或消失。但血液中仍有HBsAg持續陽性,成為HBsAg攜帶者。少數人可發展為慢性肝炎,但這些都不是肝炎后遺癥;只有當肝炎發展到肝炎脾硬變、壞死后肝硬變時,才叫做肝炎后遺癥。